北京时间12月19日,2021年台北马拉松正常开赛。让人揪心的是,比赛过程中出现了多次选手被送医的情况。 ![]() (图片来源▲东森新闻) 根据台北市体育局在赛后发布的新闻稿内容,本次比赛共计有7名跑者因身体不适送医,包含6名男性及1名女性,年龄最小的20岁,最年长的约50岁; 其中2名选手气喘与胸闷、5名选手为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(OHCA)状态。 什么是OHCA? OHCA是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(英语:Out-of-hospital cardiac arrest,简称 OHCA),原称到院前死亡(英语:Dead on arrival,简写 D.O.A。)。它是一个医学术语,泛指病患在送达医院的急诊室前已出现死亡的症状,例如心肺功能停止。 ![]() (图片来源▲东森新闻) 幸运的是,根据台湾媒体在19日晚间跟进透露,目前送医的跑友均脱离了危险。 ![]() 时下,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跑马拉松。但要知道的是,跑步人人都能跑,跑马拉松可不一样。马拉松毕竟是一项极限运动,量力而行很关键。 为了自身安全,这里有几条马拉松赛前的实用建议,请收好! 不能盲目参赛 所有人最好在运动前充分评估心肺能力,了解自己的体能状态和心肺功能,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,特别是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心衰、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人群,更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再进行科学运动。 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,世界杯买球推荐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、赶潮流参赛。 ![]() 拒绝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,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。 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、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。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,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。 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,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。 赛前若身体不适,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。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,切忌熬夜,合理饮食。 ![]() 赛中学会自我保护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,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。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,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是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,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.5到4.5小时的“业余高手”。而52%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。 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,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,一定要放慢速度。若出现胸闷、心悸、头脑发晕、出冷汗、虚汗时,这是心脏不适,应停止跑步。 ![]() 赛后不要马上停步 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,不要突然停止,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,消除疲劳。 ![]() 跑步中发生倒地甚至猝死情况有一定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,但从跑者角度而言,系统训练、认真备赛、保持敬畏却是你能够做到的,你做得越好,马拉松比赛整体风险才会越低。 (体育专项委员) 声明:新浪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 , |